【電力】國家電網公司歷年“兩會”1號文件盤點(2006~2016)
我國電力發展長期以來“重發輕供”,以就地平衡的發展方式為主導。由于電力管理體制分割、缺乏統一規劃、輸電技術水平局限等原因,形成了目前基于行政管理區劃、網間聯系較為薄弱、資源配置能力不強的多個同步電網格局。
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,電力需求快速增長,能源開發重心不斷西移、北移,西部和北部能源基地向東中部負荷中心輸電的規模越來越大、距離越來越遠,現有電網格局已無法適應全國范圍能源優化配置,尤其是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的需要,電網安全、清潔能源發展、生態環境面臨嚴重問題。
現有500千伏電網短路電流超標嚴重、輸送能力不足,發展難以為繼。電網“強直弱交”問題突出,特高壓直流故障情況下需要大量切除負荷,由此引發大面積停電,將給現代社會帶來巨大損失。
“十三五”特高壓工程規劃分三批建設。
分布式電源實質是電源的小型化、清潔化和就地利用,是新能源利用的一種方式,是集中式發電、高電壓遠距離輸送的有益補充。按照國家規劃及相關研究成果,預測2020年分布式光伏發電將達到7000萬千瓦。
公司在“十三五”電網規劃中,認真落實國家關于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戰略部署,優化配電網結構,建設智能配電網,適應分布式電源點多面廣的發展特點,滿足分布式能源的靈活接入與高效利用,全力支持2020年全國100個新能源示范城市、200個綠色能源示范縣建設,最大限度滿足分布式新能源發展需要。
那么,歷年來國家電公司都有哪些“重點”文件值得我們關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