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電力】新“電改”將使煤炭業雪上加霜(附電改核心內容)
6月26日,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“經濟之聲”舉辦的大國大時代中國經濟報告會上,國家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許昆林表示,今后電力價格改革重點有三項,第一,推進輸配電價改革。改革試點將擴大至安徽、湖北、寧夏、云南、貴州5省。第二,降低上網和銷售電價。第三,放開跨省跨區電能交易價格。
至此,我國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擴大到安徽、湖北、寧夏、云南、貴州、蒙西、深圳七個省區市。同時也意味著今后輸配電改將進一步深入。
3月份發布的《中共中央、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》,以及后來陸續發布的《關于貫徹中發[2015]9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通知》、《關于內蒙古西部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的批復》、《內蒙古西部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》和《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貴州省列入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的批復》等文件,意味著新電改的實質性推進。在深圳市、內蒙古西部試點的基礎上,將安徽、湖北、寧夏、云南省(區)列入先期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,按“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”原則單獨核定輸配電價。
除此之外,新電改的核心內容還包括:
1、建立市場化交易體系,區分競爭性和壟斷性環節,在發電側和售電側形成有效競爭。
2、理順電價形成機制,逐步放開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,把輸配電價與發售電價在形成機制上分開。"輸電的不賣電",輸電一方建好輸電通道,收取"過路費",用于電網建設與維護,售電一方負責賣電,參與市場交易。
3、推進發用電計劃改革。
4、促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。
5、優化電源和電網布局。
6、電力市場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建立市場化交易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,形成統一開放、主體規范、交易公平、價格合理、監管有效的現代電力市場。
目前,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新常態的背景下,2014年開始全社會用電量增長持續放緩。但全國電力裝機仍在以每年8%以上的速度增長,而發電利用小時數普遍下降,電力過剩凸顯。同時,近年來我國清潔能源發展迅猛。截至2014年底,全國清潔能源累計裝機容量突破4億千瓦,占全部電力裝機30%以上。其中,水電累計裝機容量超過3億千瓦,風電達到9581萬千瓦,太陽能光伏發電超過2000萬千瓦。相比火電裝機容量近年來增速放緩,占總裝機容量比重逐年下降。截至2014年底,火電裝機容量9.2億千瓦,占全部裝機容量的67.65%,較去年下降1.48%。
近年來,清潔能源發展浪潮十分迅猛,但是由于體制原因,電源與電力市場不匹配,造成了棄風、棄光、棄水的難題。2013年全國因棄風限電造成的損失電量為162億千瓦時,棄風率達10.7%;2013年棄光電量約為3.03億千瓦時,棄光率約為13.8%。
屆時,新電改后,電網將無差別地接入達到安全和穩定運行指標的各種電源,解決清潔能源的電網接入問題,新能源將與火電等傳統能源共同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來,盡管火電在成本上擁有優勢,但是難免不展開與新能源的價格戰。
按照新電改思路,火電企業計劃經濟市場結束,直接面臨市場經濟的考驗,企業必須面向市場找"客戶",要電量。市場競爭的要素將由電量計劃競爭向成本、環保和安全等要素的綜合競爭轉變。對于在計劃體制生存太久的發電企業來說,這是一個相對陌生的課題。
同時,電價定價權屆時也將下放,逐漸建立以區域為中心的電力交易市場,而輸配電價地方政府來定,上網電價市場來定。未來地方政府可能將把電力作為經濟杠桿,通過降電價拉動當地經濟增長和給企業減負。
未來火電企業將經歷政策、環保和市場的多重考驗,經營壓力勢必加大。而未來火電企業也將順應市場趨勢,調整企業戰略,更多的側重發展清潔、高效能源的發展。同時,火電企業多為大集團、央企和地方國企,這些企業以往更多考慮煤電聯營的橫向發展戰略,未來這種發展戰略也將向縱向的發---售一體進行轉換。火電企業戰略大調整勢在必行,而當前在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的背景下,火電未來價格的下調必將向上游煤炭行業進行轉嫁,煤價將進一步承壓,煤炭企業受沖擊也在所難免。
煤炭業主要應用領域在于火力發電。華南區一位電力企業負責人表示,和目前火電企業把電賣給電網不同,新電改若放開直供電之后,火電企業不需經過電網就可以把電直接賣給終端用戶。這樣將打破電網公司的壟斷,電網公司利潤將受到沖擊。另外,火電企業不用經過電網減少了賣電環節,而且在火電已經出現過剩的情況下,火電企業將要通過競爭等方式把電賣給終端用戶,火電價格難免要下降,甚至可能形成區域性低價惡性競爭的情況,最終將施壓煤炭價格,這對目前低迷的煤炭市場來說十分不利。